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奢香夫人对黔西北地区的三大贡献
作者:李良品
查看:257   

     看过著名演员宁静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的观众都知道,奢香不仅美貌非凡,而且聪颖过人,是明代初期杰出的彝族女土司。据历史文献记载,奢香夫人在黔西北地区执政15年,不仅为人善良,行事大度,深谋远虑,维护明朝统一不动摇,而且积极学习汉族地区发展经济的做法和中原文化,对黔西北地区有重大贡献。

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是奢香夫人执政15年之中的头等大事。奢香无论是与丈夫霭翠附明前后,还是夫死代袭其职摄政后,始终保持着与明王朝中央统治者的臣属关系,特别是在明王朝揭开消灭元梁王政权、统一云南之战的帷幕等多项重大政治事件风云变幻的关键时刻,她明辨是非,忠贞不渝,维护了黔西北地区的统一和贵州境内的稳定,避免了战争的破坏,推动了社会经济生产发展。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为彻底消除分裂民族的祸根,安民保境,她向明太祖朱元璋报告时任贵州都指挥使马烨的分裂图谋,请求以安抚土司的政策公正解决,得到朱元璋的认同,马烨被迫赴京问罪。在奢香与马烨的事件争端中,奢香忍辱负重,消除战争挑衅,是彻底的成功者,这充分显示了其成熟的远见卓识和政治胆略,既击败了握有贵州军事大权的都指挥使马烨,又感服了贵州各族土司和民众,同时又进一步争取到了明朝廷的信任,朝贺、进贡、报表、吊祭、互市、报聘、求匠、建学等活动连续不断,促进了民族和地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民族之间的团结。其政治主张和措施,是她爱国思想的又一次反映,客观上起到了反对分裂和割据、维护团结和统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作用。明太祖时期,中央政府决策将原来的水西、水东两大土司辖地合并建置贵州宣慰司,设司治于贵阳。面对中央王朝将原来两个互相毗邻而不相同的政治辖区合并为一个政治实体的决策,奢香夫人能与水东宋氏土司和睦共事,团结相处,为共同维护原来水西、水东地区的和平统一和安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种舍小我、顾大我的做法,不仅加强和增进了贵州宣慰司与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之间的团结,而且为永乐年间贵州建省,并将省会置于贵州宣慰司司治之地的贵阳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改善交通条件,积极发展生产,是奢香夫人执政期间的务实之举。奢香与马烨之间斗争的胜利,使她在黔西北地区的地位日趋稳固,已具备发展经济的社会环境。为此,她在经济发展方面,主要做了两件大事。第一,改善交通条件。奢香亲率水西各部,组织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在荒山野岭中开辟了以贵州今施秉县境为中心的两条驿道:一条经今贵阳东北过贵州威宁达今云南昭通;一条向北经今贵州修文县内六广镇至贵州黔西、大方到毕节二铺500余里,史称“龙场九驿”,即龙场驿、六广驿、谷里驿、水西驿、西溪驿(也叫奢香驿)、金鸡驿、阁鸦驿、归化驿和毕节驿。奢香夫人开辟的驿道,成为纵横贵州至滇川湘边境的交通要道,改变了贵州险阻闭塞的局面,把西南边陲与内地政治、经济和文化连为一体,不仅促进了西南各兄弟民族与汉族的交流,还促进了贵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贵州和明王朝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第二,积极发展生产。在农业、手工业发展方面,奢香夫人不遗余力,特别是招徕内地能工巧匠,对当地各族民众传授耕织技术,发展农业生产。自龙场九驿开通以来,改善了与邻省的交通联系,使食盐运销畅通;布匹也成为当时贵州省与邻近地区贸易的大宗物资,仅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中央王朝一次输入贵州的布匹就多达五万匹。由于商业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贵阳、安顺、南隆(今安龙)、都匀、镇远、毕节、遵义等若干城镇的兴起。直到今天,贵州省很多场镇仍以十二生肖命名,这不但保持着原来的名称,而且还在发挥着联系城乡经济、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积极作用。

加强文化交流,积极兴办汉学,是奢香夫人促进黔西北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奢香摄政后对黔西北地区文化发展做了三件大事。一是首次创办贵州宣慰司学。奢香在土司职位期间,曾先后数次亲赴金陵(今南京),与明廷使臣频繁交往,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深为文化所吸引。同时,她与明太祖朱元璋语言不相通,不能直接交流,文字也互不相识,全靠刘淑贞在旁翻译,深感诸多不便。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后,奢香为了当地各族民众引进、学习和吸收汉文化,广聘汉儒,多方接纳文人学士,在贵州宣慰司首次创办了宣慰司学。二是改革彝族文字的使用与传播方式。奢香夫人对彝族文字的使用与传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不仅把彝族文字从神秘中解放出来,使彝文成规模地出现在金石等载体上,使用范围逐渐扩大,而且将彝文从传统的传经记史的功用扩大到记账、契约、记录歌谣、书信往来等日常事务中,这就是奢香夫人对彝族古籍文化所作的贡献。三是带头将子弟送入京师学习汉文化。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1年),奢香将其子阿期陇弟送入京师太学学习,深得朱元璋赞许。奢香对阿期陇弟要求甚严,要求其在学习期间确立学习志向,豁达大度,虚已度人,抛弃狭隘,锲而不舍,广求多学。阿期陇弟学成后回到贵州,继续深入研究并广泛传授汉文化,对宣慰司学的改进和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阿期陇弟的影响下,其他的彝族土司也跟着派子嗣去京城读书,整个水西兴起派子上学的热潮,同时又建立了相关制度鼓励土司兴办汉文学校,学习儒学。这标志着汉文化进入黔西北地区各族社会,扩大了文化的交流面,引进了汉族先进的生产力,进一步促进了黔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明代封建领主制的完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单位: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

长江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7988次访问,全刊已有2599967次访问